科普之家 科普之家
  • 首页
  • 自然科学
  • 科普知识
  • 科学实验
  • 科学名人
  • 请到 [后台->外观->菜单] 中设置菜单
主页 › 科学名人 › 唐慎微:一生行医了志愿
#科学名人#

唐慎微:一生行医了志愿

1年前
144 0 0

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医药书籍几乎全部都是靠手抄笔录或者口传心授保存下来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本新的著作问世以后,经过若干年,要么流失殆尽,要么经过反复传抄却容易以讹传讹,错误百出。这种状况自然大大影响了医药发展的速度。

直到北宋时期,印刷术盛行,许多医药书籍才得以刻版流传。北宋初开宝年间,因为对医药的大量需要,朝廷组织人员编写了《开宝本草》;嘉祐年间,又由朝廷组织儒臣医官分别编写了《嘉祐本草》和《本草图经》两本药书。由于这两次对本草学的整理,才使得许多重要的本草学著作得以保存下来。但是,上述两次官修本草时,对古代的医药书籍只是进行了有选择的采录编辑,其中还是有很多药学资料被遗弃了,这在医学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如果不及时加以收集,那么这许多手抄的古代药学资料就面临着湮没的厄运。唐慎微看在眼里,忧在心头,尽可能让前人所有的药学知识流传千古,就成了唐慎微的最大心愿。

但是,中国古代手抄药学资料像银河那样浩瀚,各门各类的资料如此之多,要把这些资料全部收集完整谈何容易。在北宋两次官修本草时,选取的资料,动用的就是朝廷的力量,朝廷下旨向全国征集图书资料。这样,国家图书馆里收藏的所有图书秘籍,就成为了编写本草书籍的资料来源。更何况,当时官修本草的编写班子由饱学的儒臣带领,有朝廷的众多医官参加,如此庞大的编写力量,才编成了《开宝本草》和《嘉祐本草》。

这是放在唐慎微面前的一个最大的难题,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医生,他不可能像医官那样阅读中央政府的典藏图籍,手上没有丰富的医学资料,怎么可能实现这一宏愿呢?唐慎微一边行医,一边考虑这个棘手的问题。突然有一天,一个病人无意间向唐慎微说了一个偏方,唐慎微听了,一下子茅塞顿开,“何不利用自己到处行医的优势,来各地搜集药方呢?”当这个绝妙的好办法一经想出的时候,唐慎微就立即付诸行动。

他想,读书人接触的书多,让他们来帮着自己收集资料不是更好吗?为此,唐慎微定下一个规矩,凡是士人来找唐慎微看病,分文不取,但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希望他们帮助收集名方秘录。这个新奇的办法深得读书人的欢迎。他给读书人看病从不收钱,只需用名方秘录作交换。这些读书人在看各种经史百家书时,只要发现一个药名、一条方论,赶紧记录下来告诉唐慎微。就这样,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唐慎微不仅结交了很多学者,还搜集到了丰富的药学资料。

当时的成都,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有每年都有定期的药物展销会。宋代,药物展销会改一年一次为三次,即二月八日、三月九日的“观街药市”和九月九日玉局观药市。当时南来北往的药商,于谯门外至玉局观等五门中,堆满了从各地来参展的药物,远远望去,就跟山一样。每次的药物展销会,唐慎微无论多忙,他都不会落下,在药物展销会上他都能获得极有价值的药物信息,他还常到各地采访,收集药物和民间方剂,得到许多失传的古代用药法则。

就这样,随着唐慎微的辛勤努力和不断地收集,他积累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为他著书立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
# 唐慎微
评论 (0)
再想想
免责声明

本站某些文章、信息、图片、软件等来源于互联网,由本网整理发表,希望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以及非法用途。如出现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给予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站内搜索
文章归档
  • 2021年四月
  • 2021年三月
  • 2021年二月
  • 2021年一月
  • 2020年十二月
  • 2020年十一月
  • 2020年十月
  • 2020年九月
  • 2020年八月
  • 2020年七月
  • 2020年六月
  • 2020年五月
  • 2020年四月
  • 2020年三月
  • 2019年十二月
  • 2019年十一月
  • 2019年十月
  • 2019年九月
  • 2019年七月
  • 2019年六月
  • 网站登录
  • 百度统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1 科普之家. Designed by nice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