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科普之家
  • 首页
  • 自然科学
  • 科普知识
  • 科学实验
  • 科学名人
  • 请到 [后台->外观->菜单] 中设置菜单
主页 › 科学实验 › 什么是经典细胞学时期
#科学实验#

什么是经典细胞学时期

1月前
58 0 0

什么是经典细胞学时期

该时期应用固定、染色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分裂活动。由于显微镜装置的改进,分辨率的提高,发明了固定液、石蜡切片技术和染色技术,以E.van.Beneden、Richard Altmann为代表的众多科学家,相继发现了中心体、染色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并发现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839年著名的显微解剖学家捷克人普金耶(Joannes Evangelista Purkinje)首先用protoplasm这一术语描述细胞物质,提出了细胞的原生质(protoplasm)这一概念,并认为这是细胞内化学成分的总称。1861年舒尔策(Max Schultze)提出了原生质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1880年Hanstein提出“原生质体”(protoplanst)的概念,即细胞是由细胞膜包围的一团原生质,分化为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一概念显然比细胞(cell)更确切了。

1841年波兰人R.Remak发现鸡胚血细胞的直接分裂(无丝分裂),1879年德国人W. Flemming观察了蝾螈细胞的有丝分裂,于1882年提出了mitosis 这一术语。后来德国人E. Strasburger(1876~1880)在植物细胞中发现有丝分裂,认为有丝分裂的实质是核内丝状物(染色体)的形成及其向两个子细胞的平均分配。1883年比利时人E.van Beneden和1886年德国人E.Strasburger分别在动物与植物细胞中发现减数分裂,至此发现了细胞分裂的主要类型。

随着显微镜原理和装置的发展,显微镜的分辨率大大提高,并发明了石蜡切片技术和建立了若干重要的染色方法,相继发现了各种重要的细胞器。如1883年比利时人E. van. Beneden和德国人T. Boveri发现中心体。1890年德国人Richard Altmann描述了线粒体的染色方法,他推测线粒体就像细胞的内共生物,并认为线粒体与能量代谢有关。1898年意大利人C.Golgi用银染法观察高尔基体。

0
评论 (0)
再想想
免责声明

本站某些文章、信息、图片、软件等来源于互联网,由本网整理发表,希望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以及非法用途。如出现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给予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站内搜索
文章归档
  • 2021年四月
  • 2021年三月
  • 2021年二月
  • 2021年一月
  • 2020年十二月
  • 2020年十一月
  • 2020年十月
  • 2020年九月
  • 2020年八月
  • 2020年七月
  • 2020年六月
  • 2020年五月
  • 2020年四月
  • 2020年三月
  • 2019年十二月
  • 2019年十一月
  • 2019年十月
  • 2019年九月
  • 2019年七月
  • 2019年六月
  • 网站登录
  • 百度统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1 科普之家. Designed by nice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