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科普之家
  • 首页
  • 自然科学
  • 科普知识
  • 科学实验
  • 科学名人
  • 请到 [后台->外观->菜单] 中设置菜单
主页 › 科普知识 ›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漏刻
#科普知识#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漏刻

8月前
399 0 1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漏刻

《史记·司马穰苴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司马穰苴与监军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兵营门口相见。司马穰苴先赶到军中,立圭表、下漏刻等待庄贾的到来。结果骄傲的庄贾由于被亲戚朋友拉去饮酒,日过中午还没有去军营。司马穰苴就推倒表杆、关掉漏刻,开始对军队下达命令。等到庄贾赶到后,执法如山的司马穰苴就把他杀了。

司马穰苴用来确定时间的仪器是表和漏刻,是古代最重要的两种计时仪器。漏刻主要由漏壶和箭刻组成,根据漏壶中水位的高低来度量时间,箭刻上所刻的就是表示时间的刻度线。在商代后期,中国出现了把一昼夜分为100等分的百刻计时制并一直沿用到了清代。百刻制的出现使中国古代有了统一的计时标准。

至迟从周代起,国家开始使用漏刻计时并设立专职机构管理时间。秦朝太子宫中设有“太子率更令”一职,负责管理漏刻,为皇太子服务。到西汉制定《太初历》时,漏刻开始成为天文计时仪器,由“太史待诏”掌管。另外,汉代光禄勋下设“郎官”一职,负责用漏刻为皇宫日常生活、礼仪制度提供时间服务。这三套管理漏刻的制度也被沿用到清朝。

 

1
评论 (0)
再想想
免责声明

本站某些文章、信息、图片、软件等来源于互联网,由本网整理发表,希望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以及非法用途。如出现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给予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站内搜索
文章归档
  • 2021年四月
  • 2021年三月
  • 2021年二月
  • 2021年一月
  • 2020年十二月
  • 2020年十一月
  • 2020年十月
  • 2020年九月
  • 2020年八月
  • 2020年七月
  • 2020年六月
  • 2020年五月
  • 2020年四月
  • 2020年三月
  • 2019年十二月
  • 2019年十一月
  • 2019年十月
  • 2019年九月
  • 2019年七月
  • 2019年六月
  • 网站登录
  • 百度统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1 科普之家. Designed by nicetheme.